芳香療法

睡眠障礙簡介

睡眠障礙是當今社會嚴重的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主要表現為失眠、睡眠相關呼吸障礙、過度嗜睡和異態睡眠等, [ 1 ] 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與心臟和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心理疾病有密切關係。 [ 2 ]根據臨床統計,約有10%~20%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患有失眠症,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發生率為30%~40%。近90%的老年人有入睡困難、早醒或覺醒次數增加等睡眠問題[ 3 ] 失眠雖然不是大病,但長期失眠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質量,也是精神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重要危險因素,增加社會的醫療負擔。 [ 4,5 ] 因此,有必要積極關注睡眠問題,尋求實際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治療睡眠障礙的方法主要有藥物、行為認知治療、中醫治療等。 [ 6 ] 在失眠的藥物治療上,指引建議首選短效和中效苯二氮平受體激動劑或褪黑激素受體激動劑,以及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憂鬱劑。 [ 7 ] 但普遍存在成癮、認知和精神障礙、呼吸抑制、影響日間覺醒品質等不良反應,且對藥物有抵抗力,易引起反彈。



香薰療法 [8]

芳香植物的治療用途似乎與人類文明本身一樣古老。在古代墓地遺址中發現了茴香、香菜籽、小茴香等植物。從亞洲到古埃及,以及地中海地區的大部分地區,許多文獻都描述了製作治療藥膏、藥油、膏藥和治療香水所涉及的各種程序和儀式。

歷史上,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也採用了使用芳香熏蒸來提神和幫助治療疾病的做法。一些古老的文獻中多次提到「神奇香水」可以增強個人吸引力並帶來幸福。宗教儀式上的精神香水在歷史上也被使用過,特別是在古埃及和都鐸王朝的英國。

史前

自公元前 3,500 多年來,芳香油已成為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並在歷代以來的所有主要文明中定期出現,其用途包括宗教儀式、食品調味、藥物、香水和掩蓋難聞氣味。不可能準確地確定植物首次用於藥用的時間,因為這種發展可能需要數千年的時間。

在現代科學測試之前,不同植物的特性很大程度上是透過反覆試驗以及觀察動物關於生病時吃哪些植物的本能知識來發現的。這些知識將作為口頭傳統的一部分傳遞給後代,最終成為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草藥,並從中發展出芳香療法。

這些早期文明也意識到燃燒某些植物材料會產生不尋常的效果(例如,困倦、意識增強、視力等)。 「吸煙」是最早記錄的草藥治療方式之一,經常被用來驅除邪靈。這種體驗通常與宗教有關,由於香氣是透過空氣傳播的,而空氣和呼吸都被認為是神聖的表現,因此最終透過香氣在人與神之間建立了聯繫。即使在今天,這項傳統仍在繼續,東方寺廟在印度教和佛教祭壇上燒香,羅馬天主教會繼續在其教堂禮拜中使用裝有燃燒乳香的檢查器。

此外,在東方世界的新石器時代(約 6-9,000 年前),有證據表明人類發現某些植物含有脂肪油,例如橄欖、蓖麻、亞麻和芝麻,這些植物可以透過壓榨來提取。然後用來煮用、膏用,並為自己配藥。

20世紀芳香療法的發展

義大利醫生雷納托·卡約拉 (Renato Cayola) 和喬瓦尼·加里 (Giovanni Garri) 在 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對精油的心理影響進行了實驗。他們觀察了這些油對血壓、神經系統、脈搏和呼吸頻率的影響,特別是它們的刺激和鎮靜作用,儘管也注意到了抗菌作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傳入英國以來,芳香療法行業穩步發展壯大,比最初卑微的開端變得更加結構化,並從最初的美容治療行業擴展到醫療保健環境、醫院、全科醫生診所和輔助健康中心。

芳香療法的臨床方法在法國繼續發展,1969 年,Maurice Girault 在 Schroeder 和 Messing 的研究基礎上開發了「芳香圖」。芳香圖涉及一種實驗室技術,可識別特定精油與特定微生物病原體相關的抗菌能力。由於這項發展,人們對精油的抗菌潛力進行了許多進一步的研究。

同時,在法國,丹尼爾·佩諾埃爾(Daniel Penoel)(醫學和自然療法的學生)對讓·瓦爾內的工作產生了興趣。他與化學家(Pierre Franchomme)合作開發了後來被稱為「科學芳香療法」的技術。重點是用精油治療感染,這種方法今天被稱為“芳香學”或“芳香醫學”。

隨著時間的推移,代表該行業的專業組織成立,國際芳療師聯合會是第一個,以便為新興療法提供更多的可信度和結構。結果,芳香療法的教育標準大大提高,並成立了其他不同的機構來處理精油品質、行業自律、芳香療法協會的保護傘機構、歐盟立法、國民醫療服務體係等主題登記。

如今,芳香療法是最受歡迎和最有效的補充醫學形式之一。芳香療法的積極作用最終透過世界各地實驗室的臨床研究得到證明,儘管這些小油的有用性已經是數千年來的經驗知識。

參考

[ 1 ] Ayaki M、Tsubota K、Kawashima M 等人。睡眠障礙是乾眼症中常見且嚴重的合併症。投資眼科可見科學 2018 年;59:S143–50。
[ 2 ] Bootzin RR,Epstein DR。了解並治療失眠。臨床心理學年鑑 2011;7:435–58。
[ 3 ] Liu Y,Zhang J,Lam SP,等。香港華人失眠的求助行為:一項基於社區的研究。睡眠醫學 2016 年;21:106–13。
[ 4 ] Sofi F、Cesari F、Casini A 等人。失眠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統合分析。歐洲心臟雜誌 2014 年;21:57–64。
[ 5 ] 張S,常C,張J,等。睡眠品質與青少年缺血性腦中風的相關性分析。行為神經學 2014;2014:246841。
[ 6 ] 下雨 JC。睡眠和偏頭痛:共病睡眠障礙的評估和治療。頭痛 2018;58:1074–91。
[ 7 ] Riemann D、Nissen C、Palagini L 等人。慢性失眠的神經生物學、研究和治療。 《柳葉刀神經學》2015 年;14:547–58。
[ 8 ] 國際芳香治療師聯合會。